以祛痰,消痰,制止和减轻咳嗽气喘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,称为:“化痰止咳平喘药”。老百姓简称为:止咳药。
功能:此类药物一般分为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。在化痰药中,药性辛而燥者,多有燥湿化痰、温化寒痰的作用;药性甘苦微寒者,多有清化热痰、润燥化痰的作用。止咳平喘药中,由于药物性味的不同,分别具有宣肺、降肺、泻肺、清肺、润肺.
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的药物称为化痰药,能缓和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。或一般咳嗽每多挟痰,痰多亦每致咳嗽。咳嗽、咯痰和喘息往往同时存在,并互为因果,在治疗时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常相互配伍。化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.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治疗症见咳嗽、气喘的多种疾患。
这类药物主要有以下药理作用。
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,化痰止咳平喘药可分为温化寒痰药、清化热痰药和止咳平喘药3类。
1、温化寒痰药。药性温燥,主要用于寒痰犯肺所致的喘咳痰多、色白、质稀,口鼻气冷,或湿痰犯肺、咳嗽痰多、色白成块、舌苔白腻,以及痰湿阻滞经络所引起的关节酸痛等证。常用药有半夏、天南星、白附子、白芥子、皂荚、白前、桔梗、旋覆花等。
2、清化热痰药。药性寒凉,主要用于热痰壅肺所致的痰多咳喘、痰稠色黄,或燥痰犯肺、干咳少痰、咯痰不爽,以及痰火上扰的心烦不安、痰迷心窍的中风、或痰火凝结等证。常用药有前胡、瓜蒌、浙贝母、川贝母、天竹黄、竹茹、竹沥、海浮石、海蛤壳、瓦楞子、海藻、昆布、胆南星、黄药子、礞石、胖大海、猪胆汁、罗汉果、木蝴蝶、冬瓜子等。
3、止咳平喘药。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失宣降、痰壅气逆的咳喘证。常用的药物有杏仁、紫苏子、马兜铃、枇杷叶、桑白皮、葶苈子、矮地茶、鼠曲草、洋金花、百部、紫菀、款冬花、白果等。此外,部分药物还可用治痰热急惊、湿热水肿、肠燥便秘等证。
应用配伍
使用化痰止咳平喘药时,须根据不同的病情适当配伍。
1、如因外感,当配解表药;
2、如因里热,当配清热药;
3、如兼里寒者,当配温里药;
4、虚劳咳喘者,当配补益药;
5、癫痫惊狂者,当配安神、平肝、开窍药;
用药注意
1、咳嗽兼有咳血者,不宜用强烈而有刺激性的化痰药,以防加重咳血;
2、对麻疹初起的咳嗽,不要急于止咳,尤其不要用温燥性或收涩性的止咳药,以免助热或影响麻疹透发。(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张玲玲)